三线整治 塑造多网合一新面貌

Connor 火币app 2024-11-26 15 0

三线整治 塑造多网合一新面貌

麻涌镇麻二村“三线”整治之后成果显著。受访单位供图

抬头见蓝天,是美好生活的象征。整治镇村“天际线”,东莞推进“三线”(通信线、网络电视线、电力线)治理,变杂乱为有序,化参差为美观,人居环境持续优化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“三线”整治是东莞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六大专项工作之一。过去一年,东莞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通过捆扎线路、多网合一、新建公共路由等模式,整治“三线”乱拉挂问题近2万处,四大通信运营商整治宽带线路近2000公里。

标准指引,各方协力,整管并重,东莞以“三线”整治打造美丽乡镇新面貌。

●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帆

两份清单

指引“三线”分类分治

强弱电线路明显分离或做好保护隔离措施,弱电线路拉直绑扎做到“横平竖直”“平整对称”,架空线路上无附着悬挂杂物或生活垃圾,拆除清理废弃、无用的通信箱体及电杆……在一张东莞村庄“三线”整治情况的自评表上,详细记录着从工作台账、维护方案到整治成效的治理标准。

以“长短结合,划分重点,全面整治,补齐短板”为指导方针,今年5月,东莞市出台了2024年“百千万工程”“三线”整治提升专项工作实施方案,其中包括“三线”整治的任务目标、实施步骤等内容,以及《标配版》和《高配版》整治清单,对整治模式、技术、材质等做出指引。

《标配版》清单要求东莞全市各行政村(社区),按照“强弱分设、入管入线、标识清晰、牢固安全、整齐有序、美观协调”的要求,重点针对主要道路和主要出入口开展整治,包括拉直绑扎架空线缆,规范通讯杆、通信箱体,要求完善长效管护机制,明确村内“三线”整治责任人,建立村与运营商沟通与拉线报备机制,形成“谁建设,谁维护”长效管护机制。

《高配版》内容在《标配版》基础上,提出对“三线”进行综合整治,包括实施“多网合一”减少缆线,设置多网融合光交箱,多家运营商的传输光缆汇聚于一个“光交箱”或机房,从该汇聚光交箱到光分箱再到楼栋管线入户,全部共用共享一套线路网络,采用“n芯+1”模式进行光纤到户;新建公共管道整合隐藏缆线,通过设置架空管槽或地下管道等形式建设公共路由,将各类弱电缆线统一割接到公共路由内进行隐藏;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沟、地下综合管廊等办法,集中敷设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等市政管线。

展开全文

5月10日,东莞全市“三线”整治工作人员走进道滘镇大岭丫村,召开专项工作会议,观摩当地“多网合一”整治情况。村中废旧、吊挂线缆有序规整,废弃的线路、线杆进行了有效清理。作为广东省首批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,大岭丫村去年12月完成了全域“三线”整治,合计投入650万元,总计覆盖房屋及厂房2000栋、巷道110条,整治乱点覆盖率达到100%,新敷设光缆仅占原有光缆约20%。

标准指引,分类分治。东莞根据不同镇村设施、基础环境条件和缆线分布状况,因地制宜选择敷设方式,并在有条件的村庄社区使用综合整治模式,通过灵活运用多网合一、新建公共路由、捆扎线路等不同模式,让“三线”整治合理且有序。

各方协力

划出美丽“天际线”

走进麻涌镇麻二社区的环村主干道、军城路、南坦西路等路段,三线布局整齐有序,天空开阔明亮,曾经杂乱无章的空中“蜘蛛网”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清晰有序的线路布局。

整治现场,工作人员分工明确,通力合作,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,对老旧、破损的线路进行更换和修复,对凌乱的电力线、通信线和广播电视线进行全面梳理、整合和规范,确保线路布局合理、美观,消除安全隐患。

规范、清爽、舒服,社区居民们纷纷对整治工作竖起大拇指,整治后的线路整齐划一,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。

麻二社区是东莞“三线”整治示范区,截至目前,当地基本完成了沿河南街、沿河北街、民康街全路段以及社区环村主干道“三线”地埋工作。社区内街内巷以“瘦身”模式清理废弃线,通过拉直捆扎等方式进行规整,并要求各大运营商后续维护拉线时严格按照原路由走线,禁止缠腰供电线路,杜绝蜘蛛网式拉线挂线。

乱拉乱接线路隐患重重。密密麻麻的线体不仅将巷道遮得不见天日,影响采光,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,甚至让偷电、偷网、私拉私接者有机可乘。只有消除街头巷尾的电线“蜘蛛网”,城市才能更干净、更安全。

在塘厦,背街小巷、居民住宅区普遍存在线路杂乱无章的问题,为解决“三线”乱接、乱拉、乱挂的现象,塘厦将今年定为“三线”整治提升年。据塘厦城管分局负责人介绍,当地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,由经济发展局、城管分局牵头制定工作方案,建立健全高效工作机制,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定期下沉社区提供业务指导,协调解决“三线”下地问题,明确整改牵头运营商,督促工作限期落实整改。

按照“入地一批、平整一批、拆除一批”原则,塘厦进行“三线”分类整治。对于新建小区、新村,安排管线入地。对于已建小区,建筑较规整、管线具备入地条件的,视具体情况考虑实施管线入地。对镇中心区、社区主干道路有更高标准,以管线下地、设置线槽、美化装饰为主,对其他区域则通过清理废弃线、拉直捆扎达到美观规整的效果。

如今,走进振兴围社区上塘路,“三线”乱搭乱接、老旧破损、杂乱无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,全部线路已经落地,消失不见,社区环境大大改善。

长效机制保障

避免“蛛网”再结

长安镇在“三线”整治工作方面已有多年经验,在巩固治理成果方面走在东莞市前列。作为“三线”整治主导运营商,长安电信与社区建立了巡检维护机制,组织专门的队伍每月对社区开展通信线路和设施巡检及维护。巡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同时做好群众工作,化解潜在基层矛盾。

当地采用网格化管理,对改造后的路由和线路,建立维护、巡线、清查机制,针对私网共享非法线路,社区组织网格员和长安电信定期巡查,对新增的黑宽带线路及不规范线路当场清理,确保横平竖直,避免前清后乱。

东莞把长效管护、常态化治理作为“三线”整治专项工作的重要一环。“三线”整治实施方案提出,加强智慧数字化管护,通过数字化APP等手段,创新监管模式,打造全市“三线”线路监管平台。坚持“整管并重”,按照“谁建设谁维护”的原则,规范村庄和社区后续布线操作,定期巡查并做好现场施工监管工作,杜绝建设和管理的无序化,保护通信线路的安全。

线路齐整,城市美观,百姓抬头得见蔚蓝天空。标准指引,各方协力,整管并重,“三线”治理让东莞的“天际线”更美更开阔,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。

评论